辛巴燕窝事件中,联系王海团队的消费者有2万个,如果都代理的话,理论上也是一个很大单的代理费,王海目前也在安排律师跟进登记核实。
在王海团队代理的维权案件中,不同的案件有不同的流程,有的案件先交钱,如果维权失败再退掉;有的案件,尤其是涉及人数较多的案件,会事后分成,无效果不收费。
不过,尽管打假事件中王海都有分成收入,但他仍坚持认为,职业打假人是个监管志愿者的角色,并不算职业。“从我个人而言,我们做的叫非营利事业,与分成没冲突,不影响。”
他的逻辑是,索赔只是手段,打假才是目的,自己做的事情是宗旨优先,宗旨是指引为大家维权,而不是盈利优先、利润最大化优先、什么挣钱干什么。
“职业打假不需要敲诈勒索也与假打无关,更极大的节约了行政和司法资源。职业打假人就像红绿灯上面的监控电子警察,会让制假售假被惩罚变得不可避免。”
“如果是从利益优先或者利润优先的话,我们早就去割韭菜去了。”王海笑了笑说。
但不可否认的是,打假确实成了王海的事业。
从1995年第一次因为买到假的索尼耳机而维权成功获赔至今,王海已经积累了二十多年的打假经历。百科资料显示,王海是“中国打假第一人”“中央电视台315晚会年度人物”。
近期,王海背后的关联公司也被大众拿出来讨论。资料显示,王海共关联了8家公司,其中有两家公司被工商局吊销营业执照,王海在线资讯公司在2019年11月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,王海本人也曾多次被列为失信执行人员并限制高消费。
一时间网络舆论风口调转,大家对于王海的评价褒贬不一,有人认为王海打假为牟利,有人认为打假没错,与失信无关。
后续,王海对相关往事做了回应:成立醴陵王海公司是帮职工维权,;南宁王海公司工作人员失误办了税务注销没注销工商;自己曾在2006年举报北京王海在线资讯有限公司虚报注册资本,提交虚假材料证明,王海在线资讯公司则因伪造签名和他互诉。
据其透露,在中国,像他这样的职业打假人并不多,不到1000人的规模,但是从事假打的人(恶意举报,比如在产品里放根头发、虫子)可能就上万人了,他们人数巨大、团队化作业,还通过QQ群、微信群传播犯罪方法。王海也曾在微博上专门揭露过假打现象,自己也曾被混淆和误解。
王海告诉新浪科技,在打假事业上团队已经在公司化运作了,也有想过做一个平台来做大维权、打假品牌,但现在因为人力资源有限,帮助消费者打假这块目前还是以公益为主,以告知消费者真相为主,接下来会把这块业务做大。
“2020年的赔偿收入是1000万元左右。”他表示,团队有自己的律所,更多还是以律所的模式去做维权,只不过聚焦在细分的法律服务。